园区报关点: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66号综保大厦1906室
吴中报关点:苏州市吴淞江大道1号吴中出口加工区综合管理大楼D楼309室
新区报关点:苏州新区大同路12号报关报检服务中心320室
吴江报关点:苏州吴江经济开发区龙字湾88号海关大楼A楼212室
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解析2013年中国物流投资机会
2013-01-24

  中国电子商务十年火爆发展驱动了中国物流的发展和变革,2012年的电商投资逐步回归理性,从年底的信号看,陆续有不少资本开始关注物流,可以预计2013年物流将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作为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从业10多年的老兵,看到这样的趋势按理说是应该为行业的新机遇而高兴。但理性分析下来,实际上更多的是担忧,深度思考之后给出如下分析,希望关注物流行业的资本和对资本有需求的物流企业能理性看待的。

  一、 投资物流前请看清行业背景
  物流是一个几千年传承的传统行业,而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史,两个领域有着截然的差异。用投资电商的眼光看物理的商业机会,一定会摔得头破血流。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始于近20,真正提升速度的是过去的5年,但过去的5年社会资本对物流倾注并不是密集,一方面物流在传统经济面前总被认为是“傻大黑粗”的人干的活,另一方面作为服务业处于被动发展角色并不被资本看好。所以过去几年的物流是以自有资本发展为原动力。

  二、 影响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政策:从2009年温总理的振兴物流规划,到2011年治理物流顽症的“国八条”;从2012年的交通部联合九部委治理全国车辆超限超载,到国务院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再到2012年下半年的“营改增”。这一切国家政策出台,一方面暗示了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出了中国物流存在诸多大环境问题。从这一系列的政策落地效果来看,其实是很不理想的,政策天天出,但执行效果非常糟糕。2011年媒体对顺丰总裁王卫采访时,问王卫最怕的是什么,回答是:就怕政策变来变去。
  2、技术:物流技术的革新是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工具,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自动识别条码技术、装载工具、以及基于云数据的分享推动的可视化运营等等,这一切都让物流运营更高效,物流管理更精益,物流成本更合理。
  3、商业模式:传统物流是以输出单一的运营服务获取利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物流从运营所获得利润的空间正一步步的弱化,物流行业必须迎来商业模式的变革,通过提供创新的增值服务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4、企业家思维:第三利润源的价值体现让各大制造业、物流业的高层已经明白了现代物流对企业的价值,他们对物流的正确认识是有效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第三方物流的角色出现了不同的转型,保安→管家→保姆→家庭主妇,地位的提高证明了第三方物流与甲方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密切,各大制造、流通企业的高层也意识到这种密切的战略合作成为趋势。

  三、 中国物流最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先一起盘点物流行业的组成元素:人、资本、设备、系统、管理体系、文化、战略思路、盈利模式、市场环境……如果对以上元素的稀缺程度进行排行,结果会是:
  1、人:在中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人(人才)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物流最缺的资源;
  2、市场环境(政策):在这个国进民退的时代,国有企业背靠大树,占用独有的资源,拥有完善的政策支持,而民营物流企业则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真正带动行业创新的,其实是民营物流企业,国家政策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倾注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3、资本:虽然不是每一家物流企业都缺资本,但快速发展的企业一定是需要资本来供血,而真正了解中国物流的投资商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社会资本对于物流的认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物流是睁眼就能看到的东西,陌生的是这个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究竟有多大的商机?从另一面来看,中国物流企业家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社会资本的认识度、信任度不高,对接交流平台缺乏。
  4、战略思路:物流行业高管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在中国物流圈能够有清晰的战略思路的高管如凤毛麟角,很多企业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5、盈利模式:单一的物流服务模式存在于80%的物流企业,未来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的增值服务,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空间。
  6、企业文化:过去野蛮生长的中国物流,几乎没有企业文化,如果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具备丰富企业文化底蕴。
  至于其他元素,相对来说更容易解决,暂不细说。

  四、2013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机会解析:
  分析物流行业的投资机会之前,大家来一起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在当今的中国物流领域,谁的用户最多?
  谁的网络最大?
  谁的管理最规范?
  谁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谁拥有专业的团队?
  谁的经营战略最清晰?
  ……
  以上问题中大家可能会跳出如下企业的名字:顺丰、德邦、普洛斯、中远、中邮……
  接下来将——解析各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1、第三方物流
  现状:第三方物流可以细分为合同物流和从事传统的仓储+运输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从背景上看,可以细分为国有和民营,国有企业基本没有社会资本的机会,唯一存在机会的是民营和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2011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排行中前10名几乎为国有)。未来的第三方物流格局:要么大而专,要么小而专,不大不小将死得很难看。
  未来价值点:行业领域垄断、区域垄断、物流网络资源垄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投资机会:汽车、冷链等垂直领域,零担、公路港企业都存在重要机会(德邦、传化、长久、快行线等)
  投资价值:☆☆
  2、快递
  现状:为什么要把快递单独列出来,确实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快递规模化成长,原来TOB的第三方合同物流服务逐步被转移成TOC的快递服务,根据对2012中国快递运营数据分析,今年电商包裹数量或将达到40亿,这个数据催生了快递业的高速发展,顺丰、四通一达、宅急送、EMS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一二线快递几乎个个都是有钱的主,没有一家缺乏资金。而三、四线快递和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COD搭配来说,资本短板较为明显,整合机会较多,但难度较大,各地诸侯的管理运营差异、资源和利益的博弈明显。
  2013年中国快递将迎来两个变革:
  1)“四通一达”迎来一次打调整,即原来的加盟制将逐步收权,申通已经陆续收回各大中转站点,圆通已经推动全网自控的策略;
  2)快递将涉足仓储运营服务,顺丰2012吧、年已经低调启动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推动项目物流、合同物流;圆通、申通2013也将陆续推动给予电商供应链后台运营的仓储运营服务;
  未来价值点:网络优势+综合服务+大数据挖掘(未来快递的重要价值点)
  投资机会:
  1)一、二线快递的投资机会少(如果有投资机会,回报潜力巨大),三、四线快递投资风险大(星辰急便、CCES的变故已经暗示了风险);
  2)最后一公里物流将零售与物流整合具备重要商业价值,同时有着重要的商业数据积累;
  投资价值:☆☆☆☆
  3、物流园区及物流地产
  现状:在中国任何产业都会向地产靠拢,物流业不例外。2009年国务院振兴物流规划的春风过后,原来仅有的几百家物流园区陆续飙升到几千家,三年内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数量超过十倍,依托政策圈地成为了热潮。但从现状来看,真正投入运营产生价值的园区屈指可数,什么智慧物流、智能物流园区,玩的都是概念。从投资回报上效率上看,物流园区及地产的增值确定的远远大于物流园区运营带来的价值。政策信号看,2013年国家和地方将会陆续干预盲目建设的物流园区,趋势上看拿地越来越困难了。目前已经成型而且具备网络化的物流园区,如普洛斯、安博、中远物流、招商物流等外企和国企,未来将成为物流“大地主”。
  未来价值点:深挖运营服务+物流金融+物联网+物流园区大数据(物流园区平台化发展,区域产业整合,融入电子商务、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物流的大数据时代,重要城市阶段的物流园区具有重要商业价值)
  投资机会: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运营平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成渝地区)
  投资价值:☆☆☆
  4、物流供应链金融
  现状:全球性外包在、导致的物流供应链整体融资成为当前和未来的热点、通过整合供应链企业(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银行、第三方物流监管方于同一在线平台,将商流、物流、资金链和信息流有效整合,过去五年的物流供应链金融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金融将成为重要热点,各大银行和电商平台(京东、苏宁易购、阿里巴巴)2013年将作为发展重点。
  未来价值点:通过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获得高利润回报
  投资机会:中小企业集中的高附加值产业,改供应链金融需求旺盛(银行在努力推,但对供应链不专业,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机构再陆续孵化)
  投资价值:☆☆☆☆
  5、物流与供应链咨询
  现状:国内物流与供应链咨询发展近十年,传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园区规划的含金量越来越弱,现代企业对供应链改善的趋势越来越迫切,特别是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传统零售、制造业,对快速、敏捷的供应链需求越来越强烈。给予供应链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将是未来5年发展的趋势。国际综合类咨询巨头IBM、埃森哲等纷纷涉足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但由于中国对供应链咨询的价值认识不高,同时国际巨头用本地人才而卖的是国际顾问的价值,所以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接受起来很有难度。因此,能够结合国际趋势,融入本土行业的供应链咨询具有一定商业机会。
  未来价值点:推动行业变革,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投资机会:咨询本质是靠顾问输出解决方案,再指导运营改善,中国企业对咨询的价值认识度不高,单一的咨询公司部具备投资价值,通过咨询延伸推动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具有投资价值,国内做这样服务的企业不多。
  投资价值:☆
  6、物流信息化产品及服务
  现状:过去十年,物流信息化可以说是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工具。同时过去十年物流信息化领域也面临着重要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业务体系成动态发展趋势,作为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对完善和固化企业管理体系。需求需要个性化,所以系统和业务之间的矛盾过去十年一直持续,未来还将延续。未来物流信息化必须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单一产品不具备长远的生存价值,基于硬软件集成、云数据服务为核心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物流信息化的核心,能意识这一点并抓住机会中国物流软件厂商真不多。
  未来价值点:未来给予硬软件集成、云数据服务。
  投资机会:具备创新模式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商,能将产品服务与运营整合的平台服务商。
  投资价值:☆☆
  7、物流与供应链培训
  现状:在中国传统的物流培训已经做烂(不管是国内颁发的证书,还是国外颁发的证书),物流一门实战性强的行业,传统理论培训方式已经走向末路,企业招聘基于不关注证书。
  未来价值点:通过培训进行知识输出
  投资机会:物流实战培训
  投资价值:基本无价值
  8、物流新媒体
  现状:2013年数字化、移动互联的发展将彻底革命传统媒体,物流领域也不例外。美国知名刊物《新闻周刊》将于2012年12月31日停止发行印刷版杂志,全面转向名为“新闻周刊全球”的数字版刊物。李开老师曾经说过:“传统媒体要注意,如果不是国企,暴风雨快到了”。中国传统物流媒体,没有一家有价值的发行真正超过5万,商业模式单一、缺乏有质量的内容、互动性弱……这是中国传统物流媒体的现状。物流网媒发展至今,也一直没有站到主角。
  市场需求上看,中国物流领域产品+服务的交易额超过10万亿,中国物流重大问题也在于供需失衡,因此中国物流亟需一个基于创新模式下的新媒体平台出现。
  未来价值点:移动互联的新媒体+物流人脉圈子整合+线上线下的内容互动
  投资机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中国物流资源、信息、人脉为核心的生态圈(汉森世纪已涉足1年)。
  投资价值:☆☆☆
  9、基于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
  现状:如果要问供应链服务领域上市的企业有哪些?大家可能会想到怡亚通(EA)、江苏新宁,其实给予物流运营为基础,打造综合的供应链服务,在过去两年一直受宠,但真正涉入的企业不多,什么原因呢?一、行业门槛高;二、缺乏专业的团队;三、商业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其实在中国物流行业,真正在现场做干活服务的企业赚的都是辛苦钱,玩整合运营服务,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整合的平台服务商往往赚了大头。2013年,玩物流与供应链综合服务的具备重要发展空间,包括电子商务周边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企业,如大淘宝体系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综合服务机构;外贸电子商务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钢铁、农产品等垂直领域供应链服务企业。
  未来价值点:创新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增值服务+垄断区域或产业资源
  投资机会:新型产业的供应链综合服务,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区域+产业供应链平台服务
  投资价值:☆☆☆☆
  10、物流与供应链综合运营平台
  现状:如果要问,在中国物流圈谁手上有着重要的运力资源,可能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因为在中国排名前十位货运巨头掌控的运力资源仅仅占1%,可见中国物流之散乱,具备重要整合价值。中国物流运营的浪费其实不是车辆装载不合理、车辆返程空载,最大的浪费是司机寻找和等待货源时间。国内想搭建运力和货源对接的网站成千万,但没有一个真正做成功的,原因中国物流外包是B2B+B2C+C2C+……的混合模式,最后的C(司机)根本不可能上网,最前端的B也不可能信任C的服务。伴随着2012年全国营改增的试点,B和C之间合作将迎来新的变革,变革就是机会,目前在国内进行了10年物流运力资源整合的某企业正迎来绝佳的商业机会。另外围绕着卡车、卡车司机的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未来价值点:依托基层运力资源整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大数据挖掘
  投资机会:国内仅有几家企业在做(维天运动、汇通天下等)
  投资价值:☆☆☆
  11、物流设备及集成服务商
  现状:所有的物流运营都离不开设备为载体,长途卡车、城市配送小车、叉车、货架、手持设备、托盘、集装箱……一个都不能少,当前能够制造单一产品的企业居多,能够将产品结合客户需求做集成的企业少,同时涉及硬件与软件集成以及延伸的综合服务。
  未来价值点:综合集成服务商门槛高。市场潜力需求旺盛,需要专业的团队加一体化的服务,曾经京东在推动亚洲一号大仓是也为寻找类似功能的系统集成商而苦恼。
投资机会:国外有几家做的不做,国内能做大的集成服务商少。
  投资价值:☆☆☆
  2012年,马云投资陈平的星辰急便关门,大新华物流的歇菜,这一切血的教训都为中国物流行业的投资敲响了警钟,物流行业的投资商和创业者过分求快,一定会摔大筋斗。
  对于投资商来说,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回报,物流行业相对于电商、互联网行业,需要一个漫长的回报周期,对于急于求快的资本来说并不适合。
  对于需要投资的企业,找对一个懂你(物流)的资本是物流创造者、企业家都应该三思的问题,有时不合适的资本往往害了一个企业。
  观点:资本有时候是一副春药,让创业者或企业家浮躁、过度求快,让创业者过度透支激情,从而真正影响了企业务实扎根做深、做专的心态。

  后记:2012年的最后几天写下本文,其目的意在呼吁投资商理性看待物流这个行业的现状,从自身十多年的行业角度给大家分析行业投资机会。同时希望物流企业家和创业者能理性看待资本的价值。
  本文作者:黄刚(@黄刚-物流与供应链),中国供应链联盟理事、中物联信息化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汉森世纪供应链副总经理、MBA客座讲师、数十家大型企业SCM战略顾问,旗下拥有中国物流界第一新媒体平台。内容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返回上一页